單位食堂廚房人員數量配置方案
一、基礎配置比例原則
-
?常規食堂配置標準?
- ?普通職工食堂?:每 ?50-80名就餐者? 配置 ?1名炊事員?,適用于大鍋菜或自助餐為主的場景;
- ?含特色檔口/包間?:比例提升至 ?1:30-50?(每30-50人配1人),需額外增加涼菜、面點等崗位人員。
-
?高端或精細化供餐場景?
- 每 ?7-15個餐位? 配置 ?1名生產人員?,適用于菜品工藝復雜、服務要求高的食堂(如星級單位餐廳);
- 若提供多檔口(如小炒、現煮面食),需按 ?1:7-10? 增加爐頭崗位人員。
二、設備與菜單復雜度影響
-
?廚房設備自動化程度?
- 設備先進且動線合理(如智能蒸箱、自動洗碗機)可減少 ?20%-30%? 人工需求,合并同類崗位(如蒸煮與炒灶協同操作);
- 傳統灶具場景中,每 ?100人? 需配置 ?2個炒灶+1個蒸箱?,對應至少 ?3名廚師? 進行分工。
-
?菜單復雜度與工種分工?
- 菜單超過 ?80道菜品? 時,需細化崗位分工(如熱菜、涼菜、面點獨立設崗),人員數量增加 ?15%-25%?;
- 精簡菜單至 ?30道以內? 可減少重復工序,合并砧板與打荷崗位,降低用工量。
三、崗位配置與職責細化
-
?核心崗位設置?
-
?四、動態調整與驗證方法
-
?數據化核驗?
-
按公式計算總工時需求:
-
總工時 = 日均供餐時間 × 崗位數量 × 1.1(彈性系數)
-
按公式計算總工時需求: